Skip to main content

场景化工作任务搭配不同AI工作模式

工作分类与协同模式

将工作任务进行场景化分类,并匹配不同的协作模式:

  1. 核心决策(同步协作):我负责核心思路,AI负责补充视角和潜在问题
  2. 重复性任务(异步自主):我负责明确指令和验收结果,AI负责完成
  3. 未知领域探索(混合探索):从宏观理解,到申日细节,最后寻求实践。AI负责提供建议。

协同技巧

1. 老虎机模式 —— 重来代替修复

^8edba9

  • 保存当前状态
  • 给定AI明确目标
  • AI自主运行,产生结果
  • 验证结果,满意则接受。
  • 不满意结果则回退到检查点,修改目标指令。不要用AI来修复

AI的上下文窗口是有限的,一次错误会像病毒一样"污染"整个对话环境:错误的解法会误导后续的生成方向,而我们为了修正错误进行的讨论本身,又会挤占宝贵的上下文空间。"重新开始"本质上是一次"上下文重置",它清空了污染,让AI能在一个最大信息熵的干净环境中再次尝试。

^06c017

2. 双代理分工 —— 专业化协作

^f941be

  • 将一个符合任务分解为多个独立子任务
  • 为每个子任务创建独立的会话,设定明确目标。

多目标优化中,必然出现帕累托困境(无法再所有维度上同事达到最优)。将任务拆分可以避免这类问题

3. 视觉驱动

  • 判断任务是非适用于视觉表达
  • 用“截图->代码->预览->再截图“来替代语言性描述

工作场景

复杂度成功率任务类型推荐策略
90%+文档生成、单元测试、代码格式化异步:模版化prompt,完全交由AI处理
60-80%功能模块、错误修复、数据pipeline异步/同步:尝试“老虎机”等技巧
30-50%系统架构、算法优化、安全功能同步:人思考为主,AI辅助

1: 从"效率困境"到"场景化解决方案":我如何吸收Claude官方实践,重塑我的编程工作流, Zotero